在两汉时期,一本被民间尊奉为“天书”的奇书流传至今,它便是张良的恩师黄石公所著的《素书》。
相传在秦末天下大乱之时,黄石公三试张良,最后将这部毕生心血之作传授于张良。
正是在《素书》的指引下,张良才得以出谋划策,助力刘邦一统天下,成为“谋圣”。
《素书》全书仅1360字,分六章,以道、德、仁、义、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,深入剖析了应对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智慧。
今天,我们就来探讨精华6句话,从中汲取古人的智慧,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明澈顺畅。
【1】德足以怀远,信足以一异,义足以得众,才足以鉴古,明足以照下,此人之俊也。
释义:德行能够吸引远方的人,诚信能够团结不同的人,正义能够获得大众的支持,才学能够借鉴古人的智慧,明智能够指导下属,具备这些品质的人就是杰出人才。
感悟:正如《论语》所言:“君子怀德,小人怀土。”德行高尚者才有人远道而来依附,诚信方能团结众人。
义,是赢得民心的根本,才学是通晓古今的桥梁,明智则是引领团队的核心。
在古代,诸葛亮便是这样一位有崇高德行的俊才。他以其以诚信和智慧辅佐刘备,团结蜀地各方豪杰。
在《出师表》中,诸葛亮写道:“宫中府中,俱为一体,陟罚臧否,不宜异同。”
这正是他信义兼备的体现。他博学多才,深谙古今,运筹帷幄,决胜千里。
他的明智不仅照亮蜀汉大地,更照耀后世,成为万世楷模。
【2】近恕笃行,所以接人。任材使能,所以济物。殚恶斥谗,所以止乱。
释义:推己及人,真诚践行,这样才能与人和睦相处。任用有才干的人,这样才能造福百姓。消除邪恶,排斥谗言,这样才能平息混乱。
感悟:推己及人、真诚待人,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。任用贤才、发挥其能力,是治理国家、造福百姓的关键。
正所谓,“大智若愚,大巧若拙。”排除邪恶、远离谗言,则是保持社会和政治团结与稳定的保障。
在历史上,汉朝的名将霍去病正是这样一位典范。
他以宽厚待人,真诚行事,深得士兵的爱戴与追随;他任用贤才,慧眼识人,使得麾下人才济济,共同保卫疆土;他果断斥退谗言小人,整肃军纪,维护了军队的团结与战斗力。
霍去病的成功,不仅在于其勇猛过人,更在于其善于用人、治军有方,正所谓“用人不疑,疑人不用。”这些智慧值得我们借鉴。
【3】括囊顺会,所以无咎。橛橛梗梗,所以立功。孜孜淑淑,所以保终。
释义:广泛搜集意见,顺应时势,就能够避免错误。坚定果断,不轻易动摇,就能够建立功业。勤勉不懈,行为端正,就能够保全始终。
感悟:广泛听取意见,顺应变化,能够避免犯错。坚定不移,果敢坚韧,是成就功业的关键。
勤勉不懈,行为端正,是保全始终的保障。孔子也讲:“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”
历史上的郑板桥就是这样的人物。他重视听取百姓的意见,关心民情,审时度势,因地制宜地实施改革,避免了很多错误;他为官廉洁,不畏权贵,坚定自己的信念,执政期间立下诸多功绩;他一生勤勉,家风端正,品行淳朴,最终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。
郑板桥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艺术成就,更在于他的执政智慧和为人操守。
正所谓,“志不立,天下无可成之事。”唯有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端正的行为,方能成就一生,善始善终。
【4】夫志,心独行之术。长没长于博谋,安没安于忍辱,先没先于修德,乐没乐于好善。
释义:志向,是内心独自践行的法则。持久的成功源于广泛的谋略,安定的根本在于能忍受屈辱,优先于他人的成就源于修养道德,真正的快乐在于行善积德。
感悟:志向是内心独自践行的法则,无须宣之于外,而在于默默行之。
广泛谋略才能成就长久的事业,能忍受屈辱方能保得一世安定,古人云:“大忍者方能成大事。”
优先修养道德才能优于他人,孟子曰:“仁者无敌。”快乐并不在于物质的享受,而在于行善积德,积善之家必有余庆。
管仲在早年时备受打压和耻辱,但他忍辱负重,以博大的谋略助齐桓公成就霸业,“尊王攘夷”;他为齐国制定了治国之策,使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;他推行善政,福泽百姓,成为千古流芳的贤相。
管仲的成功,不仅在于他的才智,更在于他的忍辱负重和修德行善。
唯有广谋、忍辱、修德、好善,才能成就非凡事业并获得持久的快乐。
【5】危莫危于任疑, 败莫败于多私。
释义:最危险的事情莫过于对人起疑心,最失败的事情莫过于私心太重。
感悟:领导者若心存疑惑,不信任自己的将领和下属,便会无法取得事业上的胜利。
另一方面,私心过多是导致失败的关键原因。孔子说:“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”若一心计较私利,便无法成就大业,反而会走向失败。
谭嗣同便是这样一位感人的典范。他一生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奋力拼搏,毫无私心。
在维新变法失败后,他毅然选择赴难,临刑前坦然自若,并留下了“有心杀贼,无力回天,死得其所,快哉快哉!”的壮烈言辞。
这种无私无惧的精神,感动了无数后人。相反,晚清的某些权臣,为了一己之私,挟持国家,排挤他人,最终导致国家积贫积弱,命途多舛。
【6】吉莫吉于知足,苦莫苦于多愿。
释义:最吉祥的莫过于知足常乐,最痛苦的莫过于欲望太多。
感悟:这句话揭示了幸福与痛苦的根源。知足常乐是一种美德,最吉祥不过如此。
一个懂得满足当前所拥有的人,内心平静祥和,能够拥有真正的幸福。
而多欲之人,常常处于痛苦之中,老子云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。”
无穷的欲望使人陷入永无止境的追求中,劳累身心,反而失去了本来的快乐。
陶渊明,他拋弃了官场的富贵荣华,回归田园,过着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闲适生活,心境平和,远离尘世纷扰。
现代社会,物质丰富,诱惑众多,更需懂得知足之道。否则,欲望无止境,满足总是短暂,心灵的痛苦反而加剧。
正所谓“人到无求品自高”,在知足中寻找快乐,方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安宁和持久的幸福。
知足常乐,不仅使我们能平和地面对生活,还让我们拥有更多从容和智慧,迎接每一天的阳光。